民国长沙的香烟制造业曾名噪一时,从一开始的烟斗丝生产加工再到后来手工制作烟草,甚至体制烟草都十分繁荣昌盛,到抗日战争年代,长沙市上交的烟草专卖店税,曾居全国第一。
长沙市单独牌雪茄包装
1922年,长沙市有烟斗丝小作坊116家
长沙市烟叶种植起源于清中叶。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宁乡县志》记述:“菸(烟)初春时节下种,春季末裁,连山接岭。肥者叶大,茎能高五六尺,叶环茎摇缀,膏可沾手。六月摘,夹以竹折曝之,近年来民多业此”。清光绪三年(1877年)《善化县志》也载:“近年来种焉(烟)多少美利,或至废田园风光为之,一亩之焉可盈利多倍。”由此可见,到清朝中后期长沙农村的烟草生产制造已经向商品经济变化。民国时期后,烟叶种植总面积进一步扩大,1926年仅宁乡县一县就产烟草6000担,远销四川、上海市、湘潭市、衡阳市、沅陵等地区。
长沙地区的刨丝小作坊是清中叶从福建、江西省传入的,到清末已十分发达。湖南人开办的刨丝小作坊,采用福建省汀州、上杭等地区运进烟草,自做直销,生产烟斗丝称之为“建条”,色泽诱人,味道清香,在长沙销售市场颇为营销。有一种印着五颜六色“仙女图”的“建条”,包装精美,在国民党实业部注了册,每袋(500克)售银圆一点五圆上下,是湖南省的名牌烟斗丝。湖北人加工制作烟斗丝称之为“西条”;当地生意人用宁乡县黄烟和湘潭市下湾叶刨成的丝烟,称之为“土条”。到1922年,长沙市有烟斗丝小作坊116家,产生比较大领域。20个世纪30年代以后,伴随着烟草业的崛起,刨丝小作坊逐渐没落。
烟草业在抗战时支撑点长沙经济
清光绪二十二年(1907年),英美烟草公司来长注册分公司,推销产品纸烟草,“哈德门”等型号香烟的指路牌和墙壁画广告宣传经常可以看到,此后长沙人的抽烟方法有所变化,由吸叶子烟逐渐转变成吸卷烟。长沙市逐渐也有不少商人从贵州省、河南省、广东等地购买烟叶,夹杂本省的晾干烟草,模仿洋烟,制作手工烟草售卖。抗日战争打响后,敌占区各体制烟厂暂停营业,各投资者烟草局也陆续撒离,西南地区后方基地烟草急缺,很多长沙人和外地来长“侨民”瞄准了这一发家致富的好时机,大张旗鼓生产制造一本万利手工烟草。为了能攻占后方基地的卷烟市场,长沙市手工制作烟草逐渐大规模生产,制作工艺有所改进,商品按级别做价,许多小作坊工厂企业拥有自己的型号和品牌。到1943年,长沙市共有非常大的手工制作烟厂56家,从业者达4000人,年产量烟草3千余箱(每件5万只)。在其中最大规模就是华中地区香烟有限责任公司(华中地区手工制作烟厂)。本厂系长沙市锦鸦片行(销售商)经理萧哲臣等人而设立,职工达1000余名,1940年建成投产,第一批制作代表抗日的“七七”“重型坦克”等型号烟草,接着又制作“飞蝶”“红桥”“挺入”等型号烟草。生产工艺流程讲究,分成选叶、腿抽筋、切成丝、生产、外包装等工艺,所有手工制作,用铜版纸彩色印刷注册商标,商品营销当地和湘西南、广西等地。烟草专业测评七匹狼对于家庭小作坊和小商贩创作者更加是比比皆是,以至长沙市烟行众多,烟草业变成临战支撑点长沙经济的主要领域。
华昌烟厂生产的“晓晓”“岳麓”受城市居民钟爱
长沙市烟草业之盛,更值得一提的是体制烟草的兴起。1927年,长沙市生意人彭虞阶集资款2万银圆,在碧湘街创设了湖南省第一家体制烟厂——华昌卷烟厂。产品有卷烟机、磨刀机、压梗机、切丝机、烘丝机等,初有职工200多名,用河南开封烟叶生产制造体制烟草,取名字“晓晓”牌,香烟盒上海市区印刷,质量不错,备受吸烟者钟爱。后又陆续生产制造“岳麓”“改革”等型号低端烟,以满足众多城镇员工的消费水平,并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华昌”是在和洋烟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那时候,英美烟草公司占领着长沙市一大半卷烟市场,在通衢交通要道、地铁站港口、马店镇闹市区和商店橱窗贴到大幅度五颜六色广告宣传,乃至选购门票、戏票,也免费送烟草。对经销商给与诸多特惠,如:对于代理商,除交纳保证金给与年利率6厘外,还有一个月的赊购期,年尾按销售额1%年底分红;对于小代理商,每销一箱烟给采购回扣肆银圆;价格上涨事前通告,降价企业照数赔付,烟草发霉残缺,容许斟换。面对这样的反补贴,“华昌”可以抵御一阵子,实则不容易。
抗日前期,“华昌”迁珍宝庆(今邵阳市),后迁到长沙市望城坡,并增加卷烟机2台,更名振兴烟厂,雇佣工人400多的人,月产烟500箱上下。1947年改名为联兴烟厂,职工增加到600余名,变成长沙市烟草工业生产大户人家。
抗战胜利后,长沙市共有非常大的卷烟厂16家,在其中“联兴”“欧亚”“华中地区”“伟业”“利丰”“嘉实多”“德盛”“新中”8家为机器制作,年产量烟5万箱上下。20个世纪50年代开始,好几家卷烟厂合拼创立国营造湘卷烟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