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变化,应对不断困难。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企业,要求长远发展,离不开一个国家“变”字。
回顾20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烟草产业已经完成了两个发展周期,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从无序竞争到垄断,为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采取了实际行动“维护消费者利益,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优秀答卷。
前进的道路总是越过一个又一个山峰,越过一个又一个障碍。21世纪,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烟草产业的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
当时,烟草行业进入第三个发展周期,国内买方市场已全面形成,满足有效需求开始突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管理体系、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烟草行业面临着根本性的变化。
烟草行业也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全国统一的烟草市场尚未形成,企业组织结构分散,品牌集中度低,成本控制能力弱,自我发展能力弱,资产关系尚未理顺,行业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存在明显差距,阻碍了烟草行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烟草竞争力的提高。
党组在2002年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公司总经理)座谈会和2003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垄断产业改革,积极引进竞争机制。所以,在坚持垄断的前提下,如何引入市场机制对烟草行业来说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提高我国烟草的整体竞争力,必须在坚持垄断制度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消除制约烟草发展的制度障碍。”“能否巩固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关键在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改革的推进往往是由问题造成的。在至关重要的时期,中国烟草闻到了改革的浪潮,改革更多地指向垄断制度的自我完善、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科学发展。
工商分离:深化产业改革的突破口
2003年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正在北京召开,提出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历史时期。
“烟草产业改革的首要问题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烟草市场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行业内部管理体系。通过理顺产权关系,改革工商管理体系,实行工商管理分离,建立全国统一分级管理的卷烟销售网络,反映所有卷烟工业企业的平等竞争。这是烟草产业改革的突破,也是烟草资源配置优化的基础和前提。”
为了坚持和完善国家烟草垄断制度,充分发挥垄断制度的优势,党的领导小组决定实施省级公司工商管理制度的分离,在整个行业进行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开始酝酿一场涉及深层工商关系的改革。
2003年3月,安徽和广东率先实施工商分离试点。4月3日,烟草行业第一家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宣布成立,安徽烟草率先在全国一分为二,吹响了21世纪初中国烟草以市场为导向改革的号角。
工商分离是烟草管理体制的重要变化。一开始没有模式,都是在探索中进行的,一个成熟,一个操作。随着安徽烟草工商分离试点取得良好开局,工商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三种类型迅速推进:全省成立工业公司、跨省成立工业公司和中国烟草工业公司。截至2004年底,8家工业企业被划入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管理,标志着以工商分离为突破口的烟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预期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职能奠定了基础。
回顾今天,21世纪初,烟草行业为什么要改革工商管理体制,把工商分离作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应该打开一个洞。如何打开它?
任何改革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工商分离也是如此。回顾当时,省级烟草公司管理卷烟销售,管理卷烟生产,工商关系更采用行政手段指导协调,由于地方利益、市场行政分割、区域保护、市场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形成严重障碍。企业从强到弱,从大到小,谁的品牌更大,影响最大,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整个烟草产业的发展将停滞不前。
工商分离的目的是在坚持烟草垄断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打破区域封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中国烟草的整体效益。工商分离后烟草产业的发展无可辩驳地证明,这是一项成功的改革,加强内部专业分工,使烟草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有效促进统一有序、公平竞争,有利于大企业、大品牌的成长,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结构调整:卷烟行业向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工商分离是烟草业改革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这意味着工商分离为烟草业逐步深化改革开辟了差距,创造了条件。
在世纪之交,中国烟草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卷烟“体量”而且市场规模最大,但卷烟工业企业却小而弱。数据显示,截至1998年底,全国仍有185家烟厂(含地方烟厂),其中年生产能力不足10万箱的小烟厂95家,占总数的51%,可用于企业组织结构“散、乱、低”来勾勒。与此同时,世界烟草产业重组与并购浪潮并未停止,强者恒强已成为烟草产业发展的趋势。
21世纪,烟草行业加快了卷烟行业企业组织结构的战略调整,作为提高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措施。2002年12月在海口举行“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研讨会”;2003年初,印发《10万箱以下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规划》;2003年5月26日发布《50亿》~150亿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意见……
然而,地方封锁和无序竞争的共存使得卷烟工业企业难以调整组织结构。尽管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66家卷烟厂已经关闭并转移 然而,2003年初,中国仍有123家香烟厂(包括3家合资企业),香烟仍有1049个品牌和3053个规格,分散、混乱、低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工商分离后,小型、竞争力薄弱的香烟工业企业生存伞,市场压力急剧增加,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受到极大鼓励,扩大市场,扩大规模热情大大提高,全国香烟工业企业积极参与组织结构调整热潮。到2003年底,共有22家小烟厂调整了10万箱以下,10万箱以上的烟厂联合重组了17家。这是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展最快、效果最明显的一年。
在此基础上,2004年,党组进一步提出“深化改革,推进重组,共同发展”作为烟草业的主要任务;2005年,建议在更高层次、更高层次推进企业联合重组;2006年,重点培育明确提出“10多家重点骨干企业”和“十多个重点名优品牌”战略部署;2007年,建议推动卷烟工业企业从省市场依赖型向全国统一大市场跨越,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跨越……
问题是《纽约时报》的声音,果断的进步和有力的调整,以换取卷烟产业集中,企业越来越强大。截至2007年底,全国卷烟工业企业调整减少到31家,年生产规模超过100万箱的企业16家,其中生产规模超过200万箱的企业10家,初步形成了大、强、快的竞争格局“散、乱、低”中国烟草的整体竞争实力基本消失,得到有效提升。
2008年以后,烟草业开始推进卷烟产业跨省联合、品牌整合,积极探索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虽然卷烟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过程艰难,但前景光明。没有这一步,企业分散性低的局面无法改变,品牌规模不大,企业竞争力无法提高,“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不能进一步推进发展战略,“卷烟上水平”没有办法谈,那么以后行业也不可能有好的发展形势。
这就是能量的整合,原本很弱“个体”聚在一起,就是前进。“推力”。
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推进
自21世纪以来,烟草行业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调整,而是一个全面的改革。其中,注重解决与长期有关的制度和机制问题,在坚持和完善烟草垄断制度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随着改革的推进,制约行业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权不统一、管理体制不完善、企业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日益突出。2005年11月,国务院有关文件充分肯定了烟草行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烟草行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明确提出了进一步理顺资产管理体制、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指出了深化行业改革的方向。
烟草行业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实施国务院有关文件的新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改革从重点突破、理顺关系到完善体制机制、实现体制创新、结构调整从重组整合、规模扩张到强化企业、培育骨干品牌、行业管理从行政管理到行政管理和资产管理。
在理顺资产管理制度之前,烟草行业下属的法人单位在财政部有独立的账户,总部对下属企业更加行政,没有资产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总部的政策意图不能很好地实施,企业继续采用行政措施管理,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的形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产管理体制非理顺,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如何理顺,却充满了智慧。中国烟草公司和下级企业应建立资产联系,但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资产管理体系不能完全按照市场手段建立。烟草行业按照《公司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的精神,全面开展清产核资,上下投资资产,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2006年,随着烟草产权转让工作的全面完成,烟草行业资产管理体系基本理顺,建立了整个行业“归属明确,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动顺畅”现代产权制度;省烟草公司、工业公司已转变为总公司全资子公司,总公司依法行使投资者权利,管理和管理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资产管理体制的理顺,为烟草行业探索现代企业体制建设扫清了障碍。本着“从探索开始,在实践中完善”烟草行业积极开展现代企业制度和董事会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转变、公司、省局、省公司职能,确立烟草行业企业和市公司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有序竞争,促进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至关重要的时期,改革赢得了发展。自21世纪以来,烟草业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建立了更适应市场、更有利于适度竞争的体制机制,促进了新一轮行业的加速发展,“十一五”时期是行业发展的最佳时期之一。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大刀阔斧的自我创新,使专卖制度下的烟草充满活力和活力,为中国烟草的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香烟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烟草体制改革迎来创新 推动烟草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您是否更了解烟草产业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点击:烟草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介绍烟草产业体制机制改革介绍